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宠物

为什么有人爱创造「绿茶婊」这样的称谓?为什么很多女人还纷纷附和?

(技术贴)如何鉴定绿茶婊先科普一下,绿茶婊——GREEN TEA BITCH。特指那些装纯的婊子,总是长发飘飘、清汤寡面、貌似素面朝天但暗地里化了妆,特质是装出人畜无害、心碎了无痕、岁月静好的多病多灾模样,其实野心比谁都大。谁一生没见过几个,妇人遇到这种舌头捋不直的很想用燃着的烟头摁灭在她丫们的脑门上。

2 个回答

  • 匿名用户 | 2017-10-08 12:04:23

    贴一篇我前段时间写的豆瓣日记吧:江山代有新词出

    (1)
    世间的新词总是层出不穷,即便同一事物,也往往隔段时间换个名字。“减肥”改名“瘦身”,“奋斗”改名“打拼”,“聚会”改名“派对”又改 名“大趴”,“财主”改名“大款”又改名“高帅富”,……对此种现象的揶揄前些年里不绝于耳,仿佛此种改头换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曹文轩在其《第二世界》这本书里倒是认为,此种现象有其积极作用:一个术语的诞生,会给我们带来富有冲击力的新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此种冲击力会衰减几近于无。此时,赋予原来的概念以新术语,会突然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让我们再次审视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获得新的感受。

    曹文轩说的是学术领域的“术语”,但这个道理在日常语言中似乎也颇为适用。1998年的春晚,冯巩坐在黄包车上说:“坐车的感觉,——‘爽’!”观众们爆笑鼓掌。“爽”不就是“舒服过瘾”的意思么?这个新词里没有任何新内容,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又岂能等同于“舒服过瘾”?

    (2)
    我 觉得,网络新词的常见套路之一,就是“大词小用”:将原本程度更重的词降格使用,用来描述那些程度更轻的事物。我上大学的时候,“郁闷”这个词刚开始流 行。它原本的气质是多么庄重、多么文艺啊,现在泡面少了个调料包也可以高呼“郁闷”了。与之相似的还有“悲愤”:原本用于家仇国恨的一个大词,如今是这样 被运用的:“国米又输了,悲愤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处不赘。

    我一个学导演的同学,曾向我转述她老师说的话:“幽默来源于错 位。”——女人衣服不可笑,男人穿就可笑了,因为发生了错位;文言文不可笑,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满口之乎者也就可笑了,还是因为错位。我想,“大词小用”也 是一种错位,而且带来的不止是幽默。我至今记得“郁闷”这个词当年给我带来的新奇感受:用这么大一个词来形容那些芝麻绿豆,除了好玩之外,还那么夸张,那 么有质感,那么富于冲击力和表现力。我迅速在一切本该使用“讨厌”、“真烦”的场合用上了“郁闷”。

    大词小用的形式,除了郁闷、悲愤这种 “将更为庄重的书面语降格使用”,还包括了很多“将更为恶毒粗俗的语言降格使用”。依然是曹文轩的《第二世界》,他在那本书里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和两 位女学生聊天,其中一女生对另一女生说“你真是个贱人”。曹文轩当场就震惊了。但他又发现,这两个女生是在很随意的使用“贱人”这个恶毒字眼儿。他很快明 白:这个词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为词汇的高低贵贱划一个坐标,那么,“上面”的词和“下面”的词,都在向中间靠拢。由此也许可以生发出其他一些话题,比如“语言被污染”、“互联网时代的去精英化”之类,但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就不展开了。

    (3)
    如 今,当我回忆起“郁闷”这个词曾经给我带来的新奇感受,也仅仅只能是回忆了。这个词在被降格使用了十几年之后,新奇感早已消失殆尽。它已经真的从一个“大 词”变成了“小词”。我几乎已经完全体会不到它在十几年前那种庄重、文艺、书面的意味。如果我想表达同样的情感,又依然想保留那种新奇感,该换什么表达方 式呢?“风中凌乱”?“一万头草泥马在心中奔腾”?

    至于那个令曹文轩深感震惊的“贱人”,更是很早就丧失了它原本的恶毒。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学见面打招呼就往往以这两个字开头。“贱人”不再是什么大词小用,它就是那个恰如其分的词而已。今时今日,我又该用什么词来代替“贱人”呢?难道是……

    (本文图穷匕见的一刻即将来临。)

    “绿茶婊”?!

    (4)
    “绿茶婊”这个词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绿茶”,一部分是“婊”。这两部分恰好分别是这个词令很多人被激怒的两个原因。

    “绿茶”,——并不是任何旧词的替代品,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描述了所谓的某类女性的某些特征,充满了造谣、污蔑、诋毁,背后是一颗赤裸裸的嫉妒心。用我的朋友皮波波的话说:“女孩宿舍十岁的家庭认为他们只是晚上八卦,设置移动到网络”,乃是人性中常见的卑劣猥琐的一面。

    “婊”,——则完全是“贱人”之类旧词的新说法,充分体现了“将更为恶毒粗俗的语言降格使用”后的效果。只是这个词的恶毒程度实在太强,无法让人像当年接受“贱人”一样痛快的接受它。

    在 把这两个原因掰清之后,我觉得,我无法原谅的其实是“绿茶”。至于“婊”这个字眼,反倒没有那么罪大恶极。我们已经接受了那么多脏话:淫贱,贱人,傻逼, 撸一发……我们运用起来顺理成章,随时随地,且不觉其脏。且不论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上微博看一圈,多少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头有脸的体面人物,不也 是一样出口成脏吗。如今在这些脏话的行列里再加入一个“婊”字,也没什么大不了。虽然很多人,——包括我,现在还不能那么舒服的面对它,但它迟早也会像 “贱人”一样,丧失其恶毒。

    你看,针对“绿茶婊”的戏仿已经开始了:什么奶茶婊,红茶婊,菊花婊,羊杂汤婊,地沟油婊……层出不穷,极尽恶搞。所有的恶毒最后可能都会被这种戏仿消解掉,这比一本正经的痛斥有效得多。当每个女人都能被归纳为某种婊的那天,“婊”这个字就失去了她原本的含义。

    到那时,大家就该找更新的新词来替代“婊”了。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匿名用户 | 2017-10-08 12:00:37

    我个人对绿茶婊的理解是这样的。纯洁的外表,暧昧但永远不在一起,有时又会因为寂寞主动联系。
    以朋友的名义任性和诱惑,以对待备胎的方式对待喜欢她的人,但更加残酷的是连备胎的名分都不给对方。
    自私,行为永远优雅,却站在鲜血之上。

    ——————
    多谢赞同…
    开会的时候我细细想了一下…绿茶婊这个词是很传神的…但是为什么这个词一出来就有这么多人共鸣呢?

    本质上,当一个人认真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他也希望那个女孩会认真对待他的喜欢。
    接受是令人高兴的,拒绝然后死了心也好。最最最不好的,就是又不接受,又表示有好感,然后又表示这好感只能做朋友。
    看上去好像还有希望。而实际上只是被:
    拖着。

    拥有绿茶气质作为表面的女生,其实都不笨,她们怎么会不懂得表白之后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朋友关系呢?

    既然懂得,那为什么还留个朋友的名义不拒绝死呢?

    因为那男生以后说不定还有用。

    本问答由匿名用户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