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一呼百应!

百姓网 | 百姓知道

互联网

张若虚《春江月光“一诗从”白云到长“的一些艺术成就高吗??

张若虚《春江月光“一诗从”白云到长“的一些艺术成就高吗??

2 个回答

  • 天生吾侪 | 2017-09-02 17:23:23

    个人阅读体验感觉不是的。

    贴原诗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的电脑居然不能分段……只好标1.2.3.了)

    1.前十六句的确好,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四句警句一出,整首诗的境界都提升到了宇宙与生命的高度。但除却由月升到月落的完整性角度的考量,整首诗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外。后半部分也很精彩。

    2.首先看“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过渡句写得很好,从面对江月产生的宇宙与生命的思考回到现实,一“不知”一“但见”,颇有承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而回归现实启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一“待”一“送”,由静转动,句势顺流而下,自然。宇宙与人生调门再高,回到现实人间游子思妇,不,离别才是诗歌传唱不衰的主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读来轻快,“不胜(平声)愁”三字结景转情,铺垫后面问句,但也淡而不伤。问句不似询问,而似喃喃自问,视角不觉由远及近。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无疑是月光的聚焦特写,这无人导演的一幕幕却又含着无尽情思。是谁欲卷帘而望?是谁深夜捣衣声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月光伴我,我伴月光!这些与题主所说前十六句广镜头塑造的景色视角都是有差别的,但也是楚楚动人的。而“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意不算新,但也可算是后半首诗中的一个提亮点,镜头再次由“追光”变为远光。下两句用典,依旧绵绵思情,除却月光,也将情感寄希望于雁、鱼继续传递。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直叙其事,“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读到这里已有非复一日,以上种种日复一日之感。一天月升月落已可代指日日月升月落之盼之悲。”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已不在,情韵悠悠,不忍结束。

    5.如果题主并觉不出后半首的好来,建议题主从古诗十九首读起,能体验到古诗十九首的好处,后半首的很多地方,也就更无须解说了。

    本问答由天生吾侪提供

  • 天生吾侪 | 2017-09-02 17:19:45

    有虚有实

    本问答由天生吾侪提供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